任本命:蓝田华胥陵——中华民族的始祖陵

2018-12-07  来自: 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1437

任本命



【摘    要】根据古代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乃有三皇。三皇的说法不一,笔者认为从时间早晚上当以燧人氏、伏羲氏和女娲氏为宜。伏羲和女娲皆是神性和人性相结合人类始祖,是东方的“亚当和夏娃”。伏羲和女娲乃华胥氏所生的儿女,因此华胥氏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始祖。蓝田县华胥镇之羲母陵是独 一无二的华胥陵,华胥陵及与华胥陵相关的三皇故居等遗迹遗址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伏羲;女娲;华胥;华胥陵;始祖陵

中图分类号:K12;K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300(2002)02—0062—04


一、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

关于天地开辟、宇宙起源,现代自然科学已经作出了比较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例如,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的理论,等等,这里不详述了。

我们古代的先民对于宇宙起源天地开辟的看法,在神话中留存下来。其中蕞主要的一种是关于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

唐欧阳询等撰写《艺文类聚》卷一引《三五历纪》中说:“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清马骕《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中说“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黎甿即黎民,即人类)。明周游《开辟衍绎通俗志传》第壹回云“(盘古氏)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持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用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而混茫开矣。”明董期张《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纪》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南朝梁任昉撰《述异记》卷上说:“南海中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又说:“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三百余里,俗去,后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今人祝祀。”

宋罗泌《路史·前纪一》注云:“今赣之会昌有盘古山,本盘固名。其湘乡有盘古保,而雩都有盘古祠,盘固之谓也。……成都、淮安、京兆皆有庙祀……荆湖南北今以十月十六日为盘古氏生日。……《元丰九城志》:广陵有盘古冢、庙。”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卷四云:“广都县有盘古三郎庙。”

从以上所引文献,我们可以得出几点看法:

(一)古人认为,盘古氏不但开天辟地,而且是人类的始祖,万物产生的根源。

(二)盘古氏的墓冢、庙宇,所在多处。

(三)盘古之形龙首蛇身,是一切龙的传人之祖。

(四)盘古之后“乃有三皇”。


二、三皇概况

关于三皇,说法不一,综观资料,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一)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为九州长天下。(宋李方《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春秋纬》);(二)遂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清陈寿祺辑《尚书大传 》)(三)伏羲、神农、燧人(汉班固《白虎通》);(四)伏羲、神农、祝融(同上);(五)伏羲、神农、女娲(《春秋纬运斗枢》);(六)伏羲、神农、黄帝(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七)伏羲、女娲、神农(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

第壹种说法纯属神话而不具体。另外六种说法中,伏羲、神农出现的频率蕞高,排在第壹位,而燧人氏和女娲排在第二,黄帝和祝融排在第三位。若考虑到时间顺序,当以燧人、伏羲、女娲更为合适。因为《帝王世纪》明确地说:“太昊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庖牺即伏羲,与女娲同时。而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同时,或炎帝在黄帝前。至于祝融,乃炎帝或黄帝之后裔,时间蕞晚。所以我个人认为:三皇应当是燧人、伏羲、女娲。


三、关于伏羲和女娲

三皇中之燧人氏,《太平御览》卷七八引《礼含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为燧人”。燧人氏建立的国家,大概叫做“燧明国”。

有关燧人氏和燧明国的神话传说不多,燧明国地点在何处不确,这里就不再探讨。

三皇之中的伏羲、女娲,古籍中记载的神话传说资料较多,关于伏羲有如下说法:

1、“庖牺氏,风姓也。制嫁取之礼,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庖牺。后或谓之伏牺。”(徐宗元辑《帝王世纪辑存》卷一)

2、“太昊伏羲氏。”(《世本帝系篇》清张树稡集补注本)

3、“(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遗记》)

4、“太昊伏羲氏始制文字,首画八卦,为万世文明之祖。”(《三字经训话》)

5、“伏羲氏,风姓,号太昊,以木德王,建都宛丘。”(《三字经注释备要》)

6、“(伏羲)始画八卦,造琴瑟,教嫁娶,作书契代绳结,造网罟教渔猎,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同上)

7、“伏羲画卦,画于无文字之先,苍颉造字,制于有文字之后。”(同上)

8、“(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唐司马贞《贞记·补三皇本纪》)

9、“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建木。太昊爰过,黄帝所为。”(《山海经·海内经》)

10、“孟春三月……其帝太昊,其神句芒。”(《礼记·月令》)

11、“太昊,伏羲氏,东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淮南子·时则训》高诱注)

从上所引资料,可见伏羲是人性和神性相结合的一位人类始祖。作为人,他姓风,号太昊,名伏羲。画八卦,造文字;结网罟,教渔猎;造琴瑟,订嫁娶;取牺牲,充庖厨。作为神,他能缘建木(天梯)登天下地,为管理东方的春神帝君。

而关于女娲,古籍中记载的是:

1、“天皇(即伏羲)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张澍稡集补本《世本·氏姓篇》)

2、“女娲作笙簧”。(同上《世本·作篇》)

3、“女娲作笙簧”。 (同上《世本·作篇》)

4、“女娲祷神祠,近而为女媒,因置昏姻。”(汉应劭《风俗通》)

5、“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楚辞·天问》)

6、“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楚辞·天问》王逸注)

7、“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木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淮南子·说林训》)

8、“俗话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搏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性于泥中,举以为人。”(《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汉应劭《风俗通》)

9、“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人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鳖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淮南子·览冥训》)

10、“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峨峨秀上,切霄邻景,名曰女娲石。大风雨后,天澄气静,闻弦管声。”(《太平御览》卷五二引《王歆之南康记》)

11、“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或作女娲之腹。”又云:“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

从上所引,我们可以知道,女娲是伏羲之妹(女弟),被其兄封为女皇,居汝水之阳,她制造了乐器——笙簧,制订了婚姻媒约。这都是完全人性的一面。但其蕞主要的“功绩”是“抟泥土造人”和“炼五色石补天”,这是完全神性的一面。女娲石和女娲肠更把她的神性往前推进了一步。女娲是神性多于人性的一位人类始祖。


四、伏羲女娲繁衍人类

女娲抟土造人之说与西方上帝耶和华按照自己形象造出亚当、又在亚当熟睡之后取其肋骨造出夏娃的故事一样,显然纯系神话,不可凭信。但伏羲和女娲兄妹结合繁衍人类,则有壹定的可信度。因此,伏羲和女娲才是我们中国乃至东方的“亚当和夏娃”。

五代蜀杜光庭《录异记》卷八:“陈州(今河南淮阳)为太昊之墟,东关城内,有伏羲女娲庙。……东关外有伏羲墓,以铁锢之,触犯不得,时人谓之翁婆墓。”又云:“房州(今湖北房县)上庸界,有伏羲女娲庙、云是抟土为人民之所,古迹在焉。又华、陕界黄河中有小洲岛,……云是女娲墓。”照此看来,唐代末朝,伏羲女娲兄妹结婚繁衍人类之事已经普传民间,所以伏羲女娲的祠庙和墓冢所在多有。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此人头蛇躯之伏羲女娲交尾像见于汉代壁画,近年出土之汉代伏羲女娲石刻画像,正作此状。在东汉的画像石上,有一盘古巨像,其头双肩站立的便是人首蛇躯的伏羲女娲。总之,从河南南阳画像石刻、山东嘉祥武氏祠汉代画像石刻、四川新津保子山汉代石棺画像等,我们都可以看到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或手捧日月或手捧玉壁作交尾之状。

由此,也生出一些关于伏羲女娲结合的传说。唐代李冗《独异志》卷下云:“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谴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这便是伏羲女娲兄妹结合再造人类之大略。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六章云:“清初陆次云的《峒溪纤志》里面曾说:‘苗人腊祭曰报草,祭用巫,设女娲伏羲位。’”现代人类学者实地考察,才得到些苗族传说。按他们的传说,苗族全出于伏羲与女娲。他们本为兄妹或姊弟,遭遇洪水,人烟断绝,仅存此二人,他们配为夫妇,绵延人类。据此,则除遭洪水情节外,某些少数民族中所传亦大致相同。

女娲伏羲结合之后,据说所生儿女后代有:飞龙氏(朱襄)、潜龙氏(昊英)、居龙氏(大庭)、降龙氏(浑沌)、土龙氏(阴康)、水龙氏(栗陆)、青龙氏(句芒)、还有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共工氏(康回)、柏皇氏、赫胥氏、昆仑氏、葛天氏、屠龙氏、伏龙氏、尊卢氏、祝融氏、骊连氏、无怀氏、金提氏、有巢氏等等。


五、华胥——伏羲女娲之母

前面我将伏羲女娲比作是东方的亚当和夏娃,应当说十分确切。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就了夏娃,可见亚当夏娃是近亲,是克隆,是兄妹。伏羲女娲,古书上明确说他们是史妹或姊弟。但不同之处是,他们不是克隆。

那末,伏羲女娲又是怎样产生的?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说:“女娲地出”。意思是:女娲是从地上冒出来的。《春秋世谱》载:“华胥生男子为伏羲,生女子为女娲。”宋代李方等集的《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汉代的《诗纬含神雾》说:“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栖。”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也说:“太昊疱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帝王世纪》也说:“庖羲氏母曰华胥氏。燧人氏之世有大人迹,华胥氏履之而生庖羲氏。”《山海经·海内东经》郭璞注也说:“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伏羲。”《竹书纪年·前编》说得更详细:“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晋王嘉《拾遗记》卷又一也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伏羲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委垂地。”梁元帝萧绎所撰《金楼子》也说:“太昊庖牺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氏之世,有大人迹出于雷泽,华胥履之,生庖牺,蛇首人身,有圣德。燧人氏没,庖牺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之先,都陈。”

从以上所引资料,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完整的印象,即:燧人氏时代,居住在华胥渚或雷泽一带的一位女性——华胥,由于践踏了一个“大人”的脚印,便感了身孕,于是怀孕十二年,在成纪生了一位儿子,这便是伏羲,也可能同时生了一位女儿,这便是女娲。

成纪,据考证,在甘肃的天水地区。华胥,在今陕西蓝田县之西北华胥镇。雷泽,有人说乃舜所渔之地,在济阴,即山东荷泽。有人认为雷泽即震泽,在吴西,即今太湖。所谓“大人”迹,即雷泽中“雷神”的足迹,据说雷神当初不在天上而居于雷泽之中。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神也是“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则雷。”这样看来,伏羲,包括女娲都是华胥和雷神生的儿女。

华胥,这位生了伏羲女娲的女性,看来,她也非同一般。

晋王嘉《拾遗记》中说:“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见一人,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版之上。又有八神侍侧。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笥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度,使量天地。禹即持此笥以平定水上。蛇身之神,即羲皇也。”

这就是说,伏羲女娲之母华胥是“九河神女”。她不但与“大人”雷神自由恋爱孕育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上皇伏羲和女皇女娲,而且还建立了一个“自由王国”——古华胥国。

试看《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离)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已,不知疏物,故所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痟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当然,这是黄帝“梦游国”,所以唐王灌说:“黄帝游华胥国,此国神仙国也。”同时注解说:“伏羲生于此国,伏羲母此国人。”不管是“神仙国”也好,“现实国”也好,在中华民族的古老历史上,它应当是曾经出现过的国家,其建国者自然是非华胥莫属。


六、蓝田华胥镇:羲母陵和三皇故居之所在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炎帝和黄帝是我们的始祖。中华民族无分海内外,都是炎黄之孙。这一点也没有错。但是,在炎帝和黄帝之前呢?则很少有人去过问。实际上,在炎帝和黄帝之前,还有许多老祖宗。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始祖应当上溯到伏羲和女娲,上溯到伏羲和女娲之母——华胥才是。既然中华民族是伏羲女娲繁衍的子孙,那么,伏羲女娲之母——华胥,更是中华民族的老祖母了。

在华胥、伏羲、女娲这母子三人中,人们知道伏羲和女娲的远比知道华胥的人多。我敢说,在全国人民中知道华胥的,恐怕连万分之一的人都不到。

揭开神话罩在华胥伏羲女娲身上的神秘外衣,我们可以这样说:华胥,实际上是我国古代母系氏族社会中的一位部落女首领。在母系氏族制阶段,实行的是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履大人迹”云云,显然是对母系氏族时期部落女性与男性野合的一种文雅而神秘的说法。如果伏羲女娲果是华胥的儿女,那也当是这种婚姻制度下的子裔。至于伏羲女娲兄妹结合云云,实则代表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度的转变阶段。

如果说华胥部落是在今蓝田华胥镇一带,亦即“古华胥国”之所在,但这种部落社会是不会完全不变的,由于洪水等原因,它会发生迁徒。所以华胥生伏羲(也可能还有女娲)于成纪(天水市)也是完全可能的。我们从古书上看到:伏羲建国都在宛丘(陈州),伏羲墓(翁婆墓)在陈州,陈州即今河南淮阳。华、陕黄河中有小洲岛,岛上有女娲墓,女娲抟土造人之地在黄河、汾河交汇处之“汾阴睢”(山西晋南地区万荣县西南)。陈州、房州、天水有伏羲庙或伏羲女娲庙。总之,伏羲和女娲的名气远远大于其母,祠庙墓冢所在多有;而他们的母亲——华胥就显得寂寞和冷落了。有关华胥的遗迹只有一处,这就是蓝田县华胥镇的羲母陵,此外也就是与之有关的华胥沟、三皇庙、遇仙桥了。《太平环宇记》中载:“蓝田为三皇旧居,境内有华胥陵。”《陕西通志》载“羲母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蓝田县志》:“蓝田有华胥陵,尊卢氏陵、女娲氏谷遗址,史称三皇旧居。”《蓝田县志》:“华胥河,源于华胥乡的屠家沟,南流八公里注入灞河。”《纲鉴》:“伏羲居华胥渚。”

虽说关于华胥的遗迹只有华胥陵一处,但与华胥有关的古迹在蓝田县却是不少,除华胥沟、三皇庙、遇仙桥而外还有阿氏(娲氏村)、女娲堡、女娲谷、补天台、磨合山、人宗庙、华胥窖、画卦台等。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人文遗址,他们的存在绝非偶然,应很好地加以搜集、记载、整理、标志和保护修复。

2007年


附作者注:我在1993年就撰文呼吁“华胥陵和三皇故居应当重修”,发表在民盟中央机关刊物《群言》杂志上,《光明日报》随后全文转载。后来,我在省、市政协多次提出提案,希望开发蓝田旅游资源,修复华胥陵和三皇故居,均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年三月,我又赴蓝田华胥陵等地考察,再次通过民盟中央向国务院呼吁,写成《华胥陵和三皇故居亟待保护和重修》一文,据知已层层往下转发到西安市文物管理局。值此蓝田县人民政府和华胥镇人民政府准备引资修复开发华胥陵之际,我不揣冒昧,拉拉杂杂,将我的意见、实际上是心里要说的话给大家讲一讲。目的是引起大家进一步重视,特别是希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投资这一项重大建设工作,这是功在千秋,名垂后世的盛业,对于开发蓝田、繁荣蓝田旅游经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妥之处,大家批评。


【作者简介】


任本命,西安文理学院教授、陕西省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

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 029-82882888  15091894829

邮箱: huaxuwenhua@126.com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陕西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陕ICP备14008139号-1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