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 李新民: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的基石

2019-01-26  来自: 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989

李奇 李新民


西安蓝田县华胥镇有一座“华胥陵”。宋代地理总志载:“蓝田为三皇故里,境内有华胥陵”。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文化部即令王振铎特派专员考察华胥国的古迹遗址,并且指示当地政府:“好好的保护华胥陵,这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 

华胥陵位于西安蓝田,自“蓝田人”遗址被发现之后,考古发现又证实了蓝田存在着从早期猿人到晚其智人的人类发展演化序列。蓝田境内文物密度之大,为全世界所罕见。在华胥陵周围有华胥沟、华胥窑、华胥渚、画卦台、女娲谷、女娲堡、娲氏村、三皇祠等人文遗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华胥陵与华胥文化得到了来自全国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本世纪初召开的“2001年华胥陵开发论证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华胥陵的保护和修复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由此揭开了对华胥氏族团及其华胥文化研究的序幕。国内专家学者从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地理学、民俗文化学等诸多角度深入展开了对华胥时代及其华胥文化的研究。2007年以来,全国各地百余名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讨,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先后签署并发布了《蓝田宣言》、《华胥宣言》和《华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倡议书》,高度认可了华胥陵的历史文化价值,认可了华胥氏这位中华民族始祖母亲的地位,认可了华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祖根文化的地位。“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之根,是中国人文化自信之源。

我国古代文献对于华胥时代及其华胥文化的文字记载,自春秋战国起直至清代,先后持续了两千年之久。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世本》和《列子》。《列子·黄帝篇》通过“黄帝梦游华胥氏之国”,生动描绘了华胥时代的社会生活情景。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碑文明确记载了华胥生皇雄(“皇雄”即指“伏羲”)的太古往事。在《蓝田县志·羲母庙碑》中,同样记载了伏羲之母华胥氏及其子女伏羲女娲的历史功绩。时隔千年的两处碑记,标志了华胥社会生活实践所创立的华胥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

华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驱和代表,华胥氏族团是我国最早的命运共同体,华胥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华胥时代原始氏族社会生活对春秋战国思想界的影响,通过“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而得以传世。近百年来,中国共 产党人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引 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华胥文化对于增强中华各民族的坚强团结,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华胥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初始格局的形成。

今天,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五十六个民族和谐共处,用共同的劳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能够和谐共处的文化基因,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华胥文化。国内学界对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从多个角度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究,认为,到了黄帝时代,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了五个大的地域性的联盟集团,即近现代称谓的华夏、东夷、北狄、西戒、南蛮等“五大民族集团”。指出“五大民族集团”的形成,出自华胥氏,“多元一体”之中华民族的初始格局,祖先或根都是华胥氏。

今天西南西北东北一些汉族和少数民族,虽风俗各异,语音有别,但都尊伏羲女娲为原始祖,华胥氏及其子女伏羲女娲,已经成为当今中华各民族始祖的伟大象征。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伏羲女娲交尾图,伏羲就生有两撇维吾尔人的胡须,服饰也带有维吾尔族的衣着特色。我国一位维族学者历经多年潜心研究,得出了维(族)汉(族)本一家的结论。华胥氏及其华胥文化得到了应有的历史认同。

华胥氏族团生活的时代,或由于人口增加,需拓展生存空间,或由于自然灾害,需趋利避害,部族不断地向四处迁徙,据文献记载,有关华胥氏活动的地域,遍及全国东南西北9个省的20多处地方。从华胥氏的活动到中华民族初始格局的形成,造就了中国古代各民族集团交流融合的历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作为各个民族和谐共处的现代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认同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这是中华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基础。中华民族文化这种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统一,应当起源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初始格局的形成。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怎样艰难和曲折,各民族都竭力谋求国家的统一,正是这种文化认同力量,多次将历史上分裂的国家重新聚合在一起,多次推动中华民族由战乱走向盛世。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历史上,以华胥氏为根源的五大民族集团逐渐融为一体,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同以华胥文化为源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五胡乱华之后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且不论,即使在中国少数民族统治集团占据主导的元代和清代,中国农业文明及其传统文化依然占据主流地位。

华胥文化作为中华各民族和谐共处之源,与其形成的历史条件有关。在华胥氏族团所处的原始共产主义时期,和谐共处的文化基因深植其中,在其后世的传承中打下了深深的文化印记。我们知道,由于中国文化自华胥文化源起至今不存在文化断代而延绵近万年,因而中华民族文化中和谐共处的基因传承至今天,仍然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华胥文化在当时向四处广泛传播对中华民族形成的重大历史意义,感受到我们今天深入探究华胥文化的重大现实意义。

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的基石。

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度中,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源于对国家整体所形成的共同文化的认同。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稳定存在,赖以维系国内各民族团结的共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多维开放的动态结构。我认为,中国文化这种开放的动态的特点,根源于华胥文化。中国古代各大民族集团对华胥氏及其华胥文化的认同,充分说明了中国文化这种开放的、动态发展的特征。当代中国文化,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又有近代以来外来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之中,在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创造之中形成的。中国文化这种多元统一的性质,古已有之,其根源即华胥文化。从华胥文化演进至今的中华民族文化,对中国社会各民族的影响是至深至厚的,特别是华胥文化和谐包容的品质,团结奋斗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整个历史,成为中华民族坚强团结的基石。

自中国古代夏朝建立之后的几千年中,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相互交织,国家从分裂到统一,从战乱到和平,民族团结,国泰民安始终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最基本的精神诉求。毛主席在60年前曾经说过,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得以真正的实现。然而,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外反 华反 共的敌对势力妄图利用宗教和民族问题挑动国家分裂,利用西方文化渗透贬低和丑化中国文化,甚至培植独立势力,阴谋肢解中国。总书记指出,对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要严密防范、坚决打击。

改革开放以来,敌对势力更多地采用两种方式来从事其阴谋活动。其一是利用国内少数民族的宗教分离势力分裂中国。值得特别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国内外伊斯兰宗教分裂势力对中华民族团结的侵蚀。所谓东 突等恐怖势力公开的分裂破坏活,在国内各民族中已经形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态势,而特别需要警觉的是国内伊斯兰宗教势力的民族离心倾向。国内学者披露,目前,新疆清真寺的数量、密度和人均拥有量都已远远超过了包括沙特、土耳其、埃及、伊朗等世界传统的伊斯兰国家。其数量是中亚5国清真寺总量的近5倍,是世界上清真寺最多的地区之一。新疆清真寺己经远远超过了正常宗教活动的需求,这就为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利用宗教进行分裂活动和反动宣传提供了场所。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科学与无神论研究中心主任习五一指出,我国伊斯兰教出现的逆中国化倾向,这首先表现在清真概念泛化推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阿拉伯化,第二种表现是兴建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日渐成风。如宁夏同心县国级贫困县:人口40万,全县清真寺390多所,而学校仅有167所。这个人均年收入2300元的贫困县哪来的财力建那么多清真寺?!兴建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逐步向内陆和沿海大城市蔓延。杭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以维护民族团结为名,政府出资新建阿拉伯风格的豪华清真寺。第三种表现是宗教传播向文化教育领域渗透。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对待伊斯兰宗教分裂势力的斗争,必须作为思想文化战线上文化国土保卫战的重要战役。以华胥文化为本源的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文化,就是我们手中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利器。

国内外敌对势力阴谋好的第二种手段,是利用文化渗透来分裂中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际霸权大力支持基督教新教类型的“破坏性膜拜团体”也在向国内渗透,此类基督教新教团体从境外传入中国大陆,并以推 翻现存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己任,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当下,中国境内的基督教信众已达到数千万,甚至有些组织披露,中国基督教信徒目前已经过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公民有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然而,外来宗教的广泛传播对中华文化的负面影响,对民族团结的侵蚀,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在同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激烈较量中,以华胥文化为源头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成为我们无比强大的自信力量。我们今天深入探究华胥文化,就是要用民族文化中和谐共处,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构建起中华民族坚强团结新的长城,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团结奋进。

华胥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因。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 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源于中国最早的华胥时代的文化,华胥文化精神朴质的品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注入了积极进取兼容并蓄的基因,是中国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时代文化自信最深厚的沃土。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在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乃至军事的交流愈加广泛。然而从国际范围来看,不同国家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对当今中国的和平崛起心思各异,从国内的现实来看,各种文化思潮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们的思想产生着影响,其中的负面思想也是不能忽视的。在这种态势之下,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按照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要求,关于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深刻理解习总书记的要求对于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重大意义和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从华胥时代最初的命运共同体到今天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对中国共 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凝心聚力,坚强团结的标志。华胥氏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亲,华胥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是提升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可 靠的依托和最有力的精神武器。运用好这个武器,办好中国自己的事,进而团结世界上更多的朋友,共同应对当今世界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华胥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根,是中国文明发展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的基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因。我们相信,在中华民族前进的在途中,伟大的华胥文化必将以自身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影响力量,为中华文明发展的美好前景,彰显其历久弥新的魅力。

 

【作者简介】

李  奇,华胥文化传承人,西安市华胥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

李新民,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华胥文化研究室主任

关键词: 华胥文化   中华民族   民族团结   基石  

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 029-82882888  15091894829

邮箱: huaxuwenhua@126.com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陕西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陕ICP备14008139号-1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