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晨:弘扬华胥文化 促进民族复兴 —华夏源脉骊山之蓝田在民族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2018-12-07  来自: 华胥文化与我们现今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一) 浏览次数:945

杨东晨


内容提要】 原始社会末期(新石器时代),又称古史传说时代,流传下来的“三皇”、“五帝”,备受重视,历史文化大都有已被开发利用。约兴起于1万年前的华胥氏族公社,传至8050年前时出了一个有威望的首领。仍袭号称华胥氏。因地距今远,神话色彩浓重,是神还是人,认识不一,故相比之下,对其文化研究开发较晚。透过神话迷雾,史载她为太昊伏羲氏、女娲氏之母,是可信的,因而她是传说的历史人物、氏族公社或部落首领,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其故里涉及今十余个省的市或县,以山东菏泽市、河南濮阳、陕西蓝田、甘肃华池等四处之说影响较大。我们认为蓝田县“华胥渚”的记载明确,蕞为可信,其陵墓也涉及几个省的市或县,以山东章丘和陕西蓝田县的记载较详,二者相比,我们仍认为蓝田县的华胥陵之载蕞为可靠。华胥的子女伏羲、女娲氏曾久居于华胥渚,两人的儿子栗陆氏又生于丽山,葬于“华胥渚”。所以,西安市蓝田县(包括临潼区)是中华民族的兴起地之一,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华胥氏在中华民族史、中华文化史、中国文明起源史上均享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华胥氏  蓝田  文化  民族  故里  陵墓


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国家之一,有200万年的悠久历史,在其漫长的人类社会演进史上,有长达约199.5万年的原始社会时期,先民在适应自然和劳动改造自身中经历了艰苦卓绝、顽强不息的斗争历程,尤其是在新石器时代(1万至4070年前)氏族社会蓬勃发展至解体的阶段,在原始宗教祖先崇拜观念下,先民口耳相传下来了许多有贡献的氏族公社或部落首领,“三皇”、“五帝”就是具有中国古代民族特色的典型代表人物,为世代人民所颂扬,改革开放后,随着挖掘历史文化的深入,七八千年的太昊伏羲氏、女娲氏故里和陵墓祭祀,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在海内外影响甚大。近几年,西安市蓝田县逐步对伏羲、女娲之母华胥氏文化进行研究和开发,实为一大盛事,中华文明起源史将追源至1万年前。为弘扬华胥文化,促进民族复兴,我们仅就中华始祖母华胥氏的事迹和其文化研究的意义作以浅述,以向前辈请教和与同仁交流。


一、记载华胥氏的主要文献资料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逐渐兴起考古学后,接受马列主义的史学家如郭沫若先生,在1929年发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此后,有不少马克思主义者便开始以文献和考古资料研究古代史,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同样有原始社会、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随着考古发现增多和演进,中国历史从北京猿人、元谋人,一直追溯到重庆的巫山猿人,有200万年的悠久人类社会史。约在二三十万年前进人母系氏族社会时,原始宗教的图腾、自然崇拜随之产生,原始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念集中反映在这两种宗教崇拜之中。起源于原始宗教的“神话”也应运而出,鬼神成为先民解释自然和人间事物的神灵,受到崇祀和传颂。约到四五万年至1万前期间,随着完全形成之现代人的出现,母系氏族部落的形成,在原始宗教两种崇拜盛行的同时,又出现了对德高望重之部落首领(即祖先)的崇拜。先民觉得图腾和自然神太抽象、太渺茫了,还是自己的祖先(首领)可信,于是华胥、有巢、燧人氏等便被先民尊奉为祖先神,予以崇奉和祭祀。关于华胥氏的文献记载,主要有以下之书。

 1、关于华胥族居地和生活的记载。

《庄子·马蹄》篇云:“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列子·黄帝》篇云:”华胥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距)齐国(中国)几千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已,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 ,都无所畏忌。人水不溺,人火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摘无瘠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碍)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赫、胥古音近通用,皆指的是华胥氏。这个原始社会自由、和谐的“华胥之国”,令黄帝神往。

2、关于华胥氏怀孕生子的记载

《山海经·海内东经》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在吴西。”《准南子·地形训》云:“雷泽有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熙。”《诗伟·含神雾》云:“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晋代王嘉《拾遗记》云:“庖牺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十二年生疱牺。《史记·补三皇本纪》云:“太昊庖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疱牺于成纪。”清代吴乘权等编著的《钢鉴易知录》云:”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生帝于成纪。”

3、关于华胥与燧人氏婚配生子女的记载

王嘉《拾遗记》载: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山(在今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县之间)疏通黄河水时,在深洞穴处遇到“神仙伏羲氏”,授予了治洪水之策书,并向禹说:“华胥九河神女也,以生余也”,并说他成为神后,在此已生活了数千年。《三坟》云:“伏羲氏,燧人子也。”宋代郑樵《通志》卷一《三皇纪》引《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帝王世纪》云:“疱牺氏风姓也”。“女娲氏亦风姓也”。


二、神话传说反映的华胥氏事迹可信

神话与传说的定义不同,内涵也不一样,但我国文献何存的资料,往往是二者杂糅,很难区分,故又常常以“神话传说”表述,其所载的人物生平事迹比较简略(如生地、迁徙、葬地等),又带有神话色彩,“争议“是后人研究的具象化所致。

1、古史传说时代人物与历史

近现代学者对独具中国原始社会未段特色的、以“三皇五帝”为主要代表的人物,有肯定、否定、科学分析等说,目前以后说占据主导地位。“传说时代”经历了5000年(黄帝开始)、6000年(炎帝开始)8000年(伏羲开始)等3说提出的阶段。近几年,根据旧石器时代末农业萌芽(湖南道县发现1、2万年前稻谷,江西万年县发现9000年前稻谷,河北徐水县万年前谷物加工的工具证明时已有粟等)、新石器时代初(1万年前)出现陶器等资料,又提出“传说时代“从1万年前开始之说,并主张以”三皇五帝“构架中国文明起源史。“神话是远古先民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然事物、人类起源的虚构。而关于祖先的传说是他们对自己历史的记述,有相当的根据。因而它生产于生历,是先民口耳相传的故事,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它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价值,反映了远古历史的某个侧面。‘三皇’、‘五帝’构成了传说时代的历史系统。”①“目前有关原始时代的传说,有所谓‘三皇’、和‘五帝’。这些传说,虽然都是以人物为中心,但从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事业却反映着原始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②“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也证明了我国‘三皇’传说的可信性”③“五帝传说反映的时代比三皇传说反映的时代为晚,所以也就流传更为广泛和具体了”④“五帝的时代是原始社会晚期和向社会过渡的时代。”⑤还有许多高论,不多叙。这就是说,“三皇”、“五皇”是我国伟说时代(10000——前2070年)的历史人物,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和骄傲的祖先。

2、华胥氏的事迹和生葬于蓝田是可信的

华胥氏的生年,或其氏族兴起的时间,目前有万年、八九千年等说。我们认为对“三皇”、“五帝”等的传说人物研究,应采取学术界说的“模糊史学法”,不应如同研究有文字准确记载的历史人物那样。尤其是其具体生年、卒年、年龄及子孙等,不必太拘泥于“数字”。因为伟说时代的“生”之义,一般是指其派生出的氏族;其它也只能是大约或与考古称的某文化相符合。我们判定华胥氏族为1万年前兴起的氏族公社(首领世袭华胥之号),延续至距今8050年前时“生”了又一代华胥氏,是考虑到与多数学者认为伏羲、女娲为8000年前的传说人物相接续之故。华胥生地依文献记载“华胥之洲”或“华胥之国”,以及怀孕之“雷泽”或“华胥之渚”,今地望约涉及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江苏、浙江等9省近20个地方,还不包括未统计在内的省份和地方。这正说明始祖母华胥的传说流传之广远,后世人营修纪念或祭祀的文化载体之多。综合、排比,我们认为今陕西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一带,应是华胥氏的故里和陵墓之地。因为北魏《风土记》、《长志安》、《天平环宇记》、《三秦记》、《类编长安志》等记载曰“田居”,即故里之意。《纲鉴易知录》明确记载是“华胥渚”(今华胥镇),《陕西通志》更为明确的记载图文并茂:“三皇祠在蓝田县北三十里,祀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盖伏羲氏女娲氏皆华胥氏所出,故祀于故里。“其他省的市县没有比此更多、更详的记载。更为重要的是,蓝田县的华胥陵、三皇庙,民间或官方祭祀甚早。以古丽山的地位推断,祭祀活动当始于战国。准确地说,蕞迟是北魏已有祭祀活动。华胥氏及其氏族或部落主要是对农业、手工业的创始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繁育人口方面贡献蕞为突出。

3、华胥时代先民的生活

战国后期人庄周、列御寇在书中所说的“华胥之国”,是比华胥约晚3000余年之黄帝梦游和神往的“国”,距黄帝之都所在的中国(中原,今河南)有“几千里”,地方也只说了“在弇洲之西,台洲之北”。后世人则到处寻找其具体地方,就涉及到今日许多省及其市县。“国”(实为氏族或部落)中先民和生活如同神仙,空中、地上均可自由出入,无饥饱、无私欲,似乎是神话般的国家。实际却恰恰反映了华胥时代的社会实际,那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才在很少的地方出现,绝大部分人还是靠采集野果、狩猎、捕鱼生活,共同劳动。先民不怕水,不怕火,不怕打等,一是反映先民的原始宗教思想和观念,二是反映先民对自然的适应情况。当然,由于那时生产力很低,先民的物质生活是相当困苦的,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所决定的。

其它文献记载的华胥感应生子神话,一是那时为氏族间的同辈群婚制,生育的儿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不明白男女生子的科学道理,以为是神灵感应生子;二是华胥是“神母”,燧人氏是“遂皇”,她(他)们的子女伏羲、女娲又都是称“皇”的人,所以就说是雷神、彩虹或巨人迹(一说是熊足印,一说是恐龙足印)感应,以示与“凡人”之不同。燧人、华胥皆是真实的传说历史人物,无可怀疑。河南周口市、甘肃天水市等,在改革开放后就对伏羲文化进行了研究和开发,两地的都城和陵墓、故里祭祀,均已是省政府主祭、国家有关领导出席的规格了。其母亲华胥氏故里和陵墓的祭祀规格,目前起码应该是市政府主祭的规格和规模。


三、华胥文化在中华民族和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

我们外出参加学术会或去旅游,常看到有“天下第壹山”、“天下第壹湖”、“中华第壹陵”之刻石等,都是人们崇奉自然或古帝的思想反映。从历史研究和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说,始祖母华胥故里和陵墓,才可以称为名副其实的“中华第壹故里”、“中华第壹陵”,骊山才是真正的“天下第壹山”,以中国的人辈份观念说,伏羲和女娲及其子孙的故里和陵,均为华胥子孙的故里和陵。因此,华胥及其文化,在中华民族史、文化史及文明史上的地位,是具有“开创化”之崇高地位的。

1、研究华胥文化就是研究中华文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同志1991年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弘扬中国伟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⑥因此,我们研究8050年前的华胥文化,不是只去追寻祖先的事迹和远古社会状况,而是要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发扬祖先们的创业精神,振兴中华经济,富民强国。华胥和三皇五帝文化,是上承近200万年先民文化、下启“三代”文化的重要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基础或源泉。他又指出:“中华炎黄文化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丰厚、极其珍贵的遗产。”⑦作为三皇、五帝“祖先”的华胥文化更是如此,研究华胥文化就是研究中华文化,就是研究如何才能又好又快的建立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正如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会长萧克将军所说:“今天的中国仍然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传统文化是客观存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融化在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里,成为民族心里的一部分,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因此,要想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不但是不足取的,也是不可能的。一个割断历史、遗忘过去、抛弃祖先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⑧

2、研究华胥文化是研究民族格局的初始

传统观点是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元”的,是自司马迁《史记》之大一统观念后长期形成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和研究,考古学家提出人类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国文明的起源是“满天星斗”式的(即多元的),史学界也提出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元一体”的。李学勤先生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文化发详地,造就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灿烂文化。出土文物、史籍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都充分验证了中华民族是个多元一体格局的伟大群体,而炎黄二帝则是这一群体文化的高度浓缩,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开拓创业的化身。”⑨和炎帝、黄帝一脉相承的老祖母华胥氏,则更是如此。一般认为中会民族“多元一体的基础,是黄帝时代初步形成的五个地域性部落联盟集团,即近现代称谓的华夏、东夷、北狄、西戒、南蛮等“五大民族集团”。华夏族团的部落皆是伏羲和女娲氏的裔孙辈,伏羲和女娲又是华胥和燧人氏的儿子和女儿,可以说,没有华胥镇就没有炎黄二帝。西戎躺自认为是炎帝后裔,北狄自认为是黄帝后裔,东夷系太昊伏羲、女娲的后裔,商蛮在以苗、古越为主体下,也融合了华夏、东夷部分族人,“四夷”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形成各自的特点。因此说:“五大民族集团”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出自华胥氏,“多元一体”之中华民族的初始格局,祖先或根都是华胥氏。

3、研究华胥文化就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起源则可追溯至万年以前(即新石器时代),蕞早的祖先就是华胥氏。李学勤先生说“我们对于炎黄二帝的传说也应该有新的理解。如不少学者在讨论炎黄文化时所说的,古史传说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表现了中华文明萌芽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史记》一书沿用《大戴礼记》所收《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⑩黄帝的曾祖母华胥氏代表了“文明萌芽”,是无可怀疑的,原始农业、制陶业、房屋、刻划符号在8000多年前的产生,可为资证。如1984年至1987年发掘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属于裴李岗文化。在据碳素测定距今8000年左右的墓葬中,发现了“一版完整的龟腹甲和另外两个龟甲残片,上面都刻有符号,有的像甲骨文的‘目’字,有的像甲骨文的‘户’字。还有一件柄形石饰,也有刻划。11、考古发现佐证了古文献记载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从文献记载、考古资料、民间传说及现存遗址等,均可证明古史传说时代的华胥是个历史人物,是母系氏族社会逐步走向繁荣阶段的公社首领,代表着初始农业、制陶业时代,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她在中华民族、文化、文明史上都享有开创性的重要地位,研究其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萧克将军说:“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扬民族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是全球炎黄子孙的责任,甚至也会引起关心中华民族的国际友人的热切关注.”12、作为民族始祖母的华胥文化,更是如此。因此,蓝田、临潼乃至西安市、陕西省人民的责任是光荣而艰巨的。我们要坚信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蓝田县委、县政府能带领全县人民,发扬华胥氏的开创精神,开发并建设好华胥精神,开发并建设好华胥故里和中华第壹陵,为振兴西安经济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7年2月16日撰毕

 2007年2月28日改定

【注  释】

①樊树志:《国史十六讲》,第9页,中华书局,2006年6月第1版,北京。

②③④⑤田继周:《先秦民族史》,第94、103、103、105页,四川民族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成都。

⑥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991年5月10日),王仁民主编:《炎黄颂》,第2、1页,中国经济文化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北京。

⑧12、萧克:《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1991年5月10日)上的讲话》,《炎黄颂》第12、14、页。

⑨李学勤:《炎黄颂·序》

⑩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修订本),第41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第2版。

11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十讲》,第42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1版。


【作者简介】

杨东晨,陕西历史博馆研究员。兼任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宝鸡炎帝研究会学术顾问,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史及其考古研究。

关键词: 华胥文化   华夏脉源   中华民族   华胥氏  

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 029-82882888  15091894829

邮箱: huaxuwenhua@126.com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陕西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陕ICP备14008139号-1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