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进:前三皇·华胥·龙

2019-01-26  来自: 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1868

庞 进


【内容提要】 本文以古籍文献、民间传说和考古发现为据,对三皇系统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前三皇”、“后三皇”的概念,将华胥列入“前三皇”之中;提出“华胥”可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三万年至距今约一万年)相对应,是中华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人物;对与华胥、伏羲、龙有密切关联的“雷泽”进行了考察,认为传说中的雷泽有可能就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境内。作为“龙祖”伏羲的母亲,华胥堪称龙祖母;华胥和他的儿子伏羲(或华胥氏族与其继承者伏羲氏族)共同开启了龙的创造。华胥族与水关系密切,华胥之“华”可能源自水花。

【关键词】前三皇 后三皇 华胥 雷泽 龙


一、三皇系统

早期的“皇”字,写法是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土”,是日出土,即太阳升到地平线之上的意思。太阳升到地平线之上则光大,因而皇的一个意思便是“大”。《说文·王部》:“皇,大也。”太阳升到地平线之上则辉煌,因而皇的另一个意思便是“辉煌”。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皇即煌之本字。”《诗·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毛传》解释说:“皇,犹煌煌也。”既光大,又辉煌,便是“美”了。《广雅·释诂一》:“皇,美也。”《诗·大雅·文王》:“思皇多士,生此王国。”朱熹注曰:“皇,美。”这样看来,“皇”在中国字里,意思若不是顶级好的,也是特别好的一个。意思这么好的一个字,谁能配得上呢?只有能力特别强、德性特别好、贡献特别大的人才能配得上,于是有了“三皇”之说。

谁在“三皇”之列呢?有六种说法:

1.《史记·秦始皇本纪》:“天皇、地皇、泰皇”;

2.《史记·补三皇本纪》引《河图》、《三五历纪》,《太平御览》卷七八引《春秋纬》:“天皇、地皇、人皇。”

3.《尚书大传》:“燧人、伏羲、神农。”

4.《白虎通义·号》:“伏羲、神农、祝融。”

5.《风俗通义·皇霸》引《春秋纬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

6.《帝王世纪》:“伏羲、神农、黄帝。”

三皇之号早期见于《周礼·春官·外史》,原句为“掌三皇五帝之书”。这句话未说明“三皇”的具体所指。《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古有天皇,有地皇,有秦皇,泰皇贵”之语,而“泰皇”即指“人皇”。这样看来,上述六种说法,实为五种说法。

五种说法中,伏羲、神农各出现了四次;燧人、祝融、女娲、黄帝各出现了一次;天皇、地皇、泰皇(人皇)各出现了一次。

说法比较多,也比较杂。多而杂的说法依据的是神话传说。笔者根据现、考古发现提供的资料,将三皇系统予以梳理和归整。

三皇系统可以分为“前三皇”和“后三皇”。

“前三皇”为有巢、燧人、华胥。

“后三皇”为伏羲、女娲、炎帝。


二、前三皇

“前三皇”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距今约二百五十万年至距今约一万年)相对应。旧石器时代是指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其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

笔者以“有巢”对应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二百五十万年至距今约十万年)。这个时期,人类的体质进化到能人和直立人阶段,开始直立行走,使用粗糙笨拙的打制石器,以采集、狩猎和捕捞维系生存,住在山洞里或以结巢的方式住在树上——“构木为巢”可以有效地防止毒蛇猛兽的偷袭。故以“有巢”相对应。属于这个时期的考古发现有:

距今约二百四十万年的安徽繁昌人;

距今约二百万年的四川巫山人;

距今约一百八十万年的山西西侯度人;

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

距今约一百六十万年至十万年的河北泥河湾人;

距今约一百一十万年至七十万年的陕西蓝田人和山西芮城匼河人;

距今约一百万年至八十万年的陕西南郑梁山人和湖北十郾郧县人;

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周口店人;

距今约六十五万年至五十万年的陕西蓝田陈家沟人;

距今约四十万年至三十万年的安徽和县人;

距今约二十八万年的辽宁金牛山人;

距今约二十万年的陕西大荔人;

距今约十九万五千年的湖北长阳人;

距今约十二万年的广东马坝人;等。

笔者以“燧人”对应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十万年至距今约三万年)。这个时期,人类的体质进化到早期智人阶段,打制石器的技术比早期有所进步,使用功能开始分化,出现了各式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和石球等,有的形制已相当规整。尤其是发明了摩擦取火,人们开始普遍熟食,由此促进了体质体能特别是大脑的发育。故以“遂人”相对应。属于这个时期的考古发现有:

距今约十万年的山西丁村人;

距今约十万年至四万年的位于山西阳高和河北阳原交界的许家窑人;

距今约十万年距今约六万七千年的广西柳江人;

距今约五万年至三万年的陕西韩城禹门口人、陕西黄龙人;

距今约三万五千年的宁夏河套人;

距今约三万五千年至二万年的四川资阳人、四川龙垭人、四川富林人;

距今约三万年的山西峙峪人;等。

笔者以“华胥”对应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三万年至距今约一万年)。这个时期,人类的体质进化到晚期智人阶段,出现了比较精细的石器和骨器,人们用大兽皮等修建简单的房屋,用骨针缝制衣物,还创造出了绘画、雕刻等原始艺术品。这个时期母系氏族社会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由于华胥堪称中华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人物,故以“华胥”对应这个时期。属于这个时期的考古发现有:

距今约三万年到二万八千年的山西朔县峙峪遗址;

距今约二万三千年至一万六千年的山西沁水下川遗址;

距今约二万三千年的黑龙江哈尔滨阎家岗遗址;

距今约二万二千年至一万年的河南安阳小南海遗址;

距今约二万年以上的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

距今约二万年至一万年的湖北江陵郢北鸡公山遗址;

距今约一万九千年的北京房山周口店山顶洞遗址;

距今约一万五千年的贵州兴义猫猫洞遗址;

距今约一万年以上的河南许昌灵井遗址、陕西大荔沙苑遗址、广西柳州白洞遗址;

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山西吉县杮子滩遗址;等。

前人只提三皇,提三皇时提到燧人。将三皇分为“前三皇”和“后三皇”,并将有巢、华胥列入“前三皇”,是笔者的新说。


三、华胥成为“前三皇”的理由

之所以将华胥列入“前三皇”,主要是因为华胥堪称中华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人物,之外,还有几条理由。先看以下有关记载:

东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犧氏,风姓也。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从这两段记载,可以读出以下信息:

第 一,华胥是伏羲的母亲,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或者可以说,华胥氏族是伏羲氏族的母族,在伏羲氏族之前,有一个华胥氏族。华胥氏族处于燧人氏与伏羲氏之间。

第二,华胥氏族属于“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因为不知其父,才有履“大人迹”、“巨人迹”之说。

第三,华胥氏族有可能开始了族外婚。族外婚又称外婚制,指原始社会发展到某种阶段出现的,禁止在近亲范围内血缘亲属成员间通婚的一种婚姻规则。原始人由族内血缘婚发展到族外非血缘婚,是生产力发展、人口增殖的需要,体现着社会进步。

处于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华山方圆是华胥氏的发祥地、生息繁衍地,相传华胥陵就在华山之阳的蓝田县境内。学界普遍认为,中华之“华”,当与华胥氏有关。


四、雷泽、雷神、龙神、龙母

把华胥与伏羲、龙联系起来的关键是雷泽。

从字面上看,泽,指的是聚水的洼地,引申为多水的地区。雷泽,就是经常打雷闪电的多水的地区。从神话的角度看,雷泽则是雷神居住的地方。《山海经·海内东经》:“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论衡·龙虚篇》:“雷龙同类”。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容合对象之一,[1]闪电为龙之形态,雷声为龙之发音,故雷神与龙神具有同一性,雷神就是龙神。

华胥履雷神之迹而孕,也就是履龙神之迹而孕。生下的伏羲是雷神的儿子,自然也就是龙神的儿子,龙神的儿子当然是龙。这样,如果说伏羲是龙,就意味着说华胥是龙母;如果说伏羲是龙祖,华胥就是龙祖母。

那么,雷泽在哪里呢?

清代傅恒等《通鉴辑览》:“太昊伏羲氏帝生于成纪。帝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成纪故城在今甘肃秦州秦安县。”此载将雷泽与“华胥之渚”相等同,认为其地在今天的甘肃省秦安县。

清代吴承志《山海经地理今释》:“雷泽即震泽。《汉志》区具泽在会稽郡吴西,扬州薮,古文以为震泽。震泽在吴西,可证。”此载将雷泽与“震泽”相等同,认为在吴西,即今天的江苏省太湖。

《集解》引《地理志》:“雷泽在济阴城阳县西北。”《正义》引《括地志》:“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有学者考证后认为,“用今天的行政区划来说,成阳即雷泽县,在山东省鄄城县境内,其代表地望是旧城乡。濮县旧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市的范县境内,其代表地望为濮城镇。……古雷泽在濮城镇与旧城乡之间,早年被湮淤,今黄河改道后从中穿过。”[2]

以上三说可称为“甘肃成纪说”、“江苏太湖说”和“鲁豫交界说”。

还有“四川阆中说”、“山西运城说”和“陕西蓝田说”:

宋代罗泌《路史·后纪·太昊纪》:“太昊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尝暨叔嫟,翔于渚之汾,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跧之。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孕。十有二岁,以十月四日降神……生于仇夷,长于起城。”宋代罗萍《路史·注》:“华胥之渊,盖因华胥居之而名,乃阆中渝水地也。”《周地图》:“阆中水为渝水。”《遁甲开山图》:“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太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根据以上记载,有学者提出了雷泽的“四川阆中说”。 

“山西运城说”由李侃良提出。他指出:“在历次造山运动的作用下,原先华山所在的秦岭段与北边的太行山之间,是通过中条山这一细脉连在一起的。黄河以及它的两大支流渭河与汾河共同汇聚到这里,形成了一个浩瀚的内陆湖。被冰川从华山段的秦岭深处逼出的西侯度人(初期还只是猿),来到这里开始进化繁衍。一直与这一圣湖朝夕相处。到了距今万余年前,在一次新的板块活动所引发的地震中,华山与中条山之间的地震断裂带上终于出现了一条大裂沟,才使湖水奔涌下泻。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露出的湖底形成了肥沃的渭河与汾河冲积平原,为我们的先民创造了更大的生存空间。”“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有至今中条山北麓连绵百里的历史上就以盛产‘潞盐’而知名的晋南运城盆地为证。因为盐湖本身就表明了它是一个古内陆湖,是亿万年来形成的一个死海遗存。”[3]“雷泽就是华山脚下黄河臂弯处之西侯度附近运城盐湖的古内陆湖——它是巨灵擘山导河之后所留下的遗迹。”[4]

“陕西蓝田说”由笔者提出。证据有:

(1)蓝田华胥镇孟岩村有华胥陵。

(2)华胥镇东有华胥沟,附近山中有盆地,古有水泊,民间传为华胥之渚,即雷泽。

(3)雷泽也可能指整个蓝田盆地。从地质构造上看,“蓝田地处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属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翼南部的一个大型新生带断陷盆地,也是汾、渭断陷盆地的西南断”。蓝田水资源也很丰富,大小河流十多条,“其中灞河、浐河不但横贯县境,而且流域面积大,支流覆盖着山、原、岭、川各类地区”,[5]称得上一个“泽”字了。

(4)华胥陵附近女娲氏庄(今阿氏庄),据说是华胥氏生女娲氏之地。西边白鹿原上有女娲村。北边不远,骊山上有祭祀女娲伏羲的人种(人祖)庙,有娲氏谷、女娲堡等遗迹,还有正月二十日过“补天补地节”、吃“补天饼”的习俗。

(5)据统计,蓝田县境内有古遗址101处,其中旧石器时代遗址9处,新石器时代遗址26处。[6]其中的孟家岩遗址就在华胥陵所在的华胥镇孟岩村北。从该遗址出土的石器、泥质陶、夹砂红陶和少量彩陶,可判断其为仰韶文化前期,即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4800年。 这说明,早在距今七千五百年的时候,就有先民在现在的华胥镇一带居住、生活。

根据上述论据,笔者判断:1,传说中的雷泽即“华胥之渊”、“华胥之渚”及“华胥氏之国”有可能就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境内。2,伏羲(某一代)有可能生于雷泽之畔,即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境内。[7]

上述说法之外,还有“甘肃庄浪说”、“甘肃静宁说”、“山西永济说”、“河南荥阳说”、“山东荷泽说”等。

各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也都不能排除、否定其他说法的道理。


五、吉县柿子滩岩画:华胥与萌龙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吉县柿子滩,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遗址。此遗址位于属于黄河中游重要支流的清水河流域,西距黄河约2公里。经过考古发掘,在该遗址发现了古人类用火遗迹,出土有砍砸器、刮削器、石叶、细石叶、细石核以及石磨盘、石磨棒、研磨石、颜料块和蚌质穿孔装饰品等。之外,在该遗址西北防风崖的“岩棚”下,发现了两幅岩画。岩画高出地面1.2米,用赤铁矿石的赭红色绘成:

首幅,高20厘米,宽17厘米,绘一正面女者,头圆形,头顶扎双髻,两耳突出,双臂平举屈肘向上,右手似举一物,躯干丰满,袋状乳房向两侧下垂,下腹部与两腿连接处留一圆孔,象征女性各部均用赤铁色涂抹,唯两条腿用线条绘得特别肥壮,头上七个红色圆点呈弧形分布,两腿周围分布着六个圆点。

第二幅,高27厘米,宽44厘米,整个画面用红色绘出,左侧二人一戴鹿形头饰,一无饰,两人的左右手合持一物,右侧二人一戴鹿形头饰,一无饰,四人中间一人与两侧之人牵手作离地跃起状,头顶有一似月形物,下有十个圆点按二三三二竖排。

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柿子滩遗址现场发掘的动物骨骼进行的碳14测年,断定该遗址及两幅岩画年代为公元前8000年以前,即距今至少一万年。


三皇五帝

对岩画人物图有两种解读,一说是“人物星辰图”;一说是“母亲(女娲)崇拜图”。

笔者比较认同“母亲崇拜图”的说法:此图的主体是一女性人物,表达的是柿子滩先民对女性的重视和崇拜,对女性的重视和崇拜也就是对母亲、对生殖的重视和崇拜;显然,其时其地已属于母系氏族社会。但是,是否将其断定为女娲,还可以再讨论。笔者认为,也可以将其断定为华胥氏。——华山方圆是华胥氏的发祥地、生息繁衍地。吉县柿子滩与华山一河之隔,距离不远,可框在“华山方圆”范围之内。因此,我们可以将柿子滩防风崖岩画人物图与华胥相联系,即这个女性人物有可能是柿子滩先民对母系氏族社会首领华胥的描绘,反映的是柿子滩先民对母系氏族首领的尊敬。

对岩画组合图,有学者说是“鱼鹿交会图”,是“鱼尾鹿龙”、“古代的龙历”;有学者说是表现远古时期母系部族狩猎生活的“双鹿图”;有学者说是“鹿头鱼尾祖龙——早期的龙的雏型”。笔者认为,此图由较清晰的鹿头、鱼尾、模糊的鸟(或蛾)、树木(或骨头)等组合而成,已非某种具体动物的描摹,而是一种多元容合。龙是多元容合的产物,此图也是多元容合,此图的创造与龙的创造遵循的是同一条规律:据此,笔者将此图称为“萌龙”,即萌生的、处于萌芽状态的龙。

两幅岩画同地点、同时代,我们将人物图判断为华胥,那么就可以认为华胥,或华胥与其儿子伏羲,是“萌龙”的创造者,即华胥或华胥和他的儿子伏羲(也可理解为华胥氏族与其继承者伏羲氏族)共同开启了龙的创造。


六、华胥氏之“华”

对华胥氏族崇拜花(古字“华”与“花”同),或以花为图腾,学术界没有争议。但这花是什么花呢?有玫瑰花、菊花、瓠(hù)瓜(葫芦)花、粟(谷子)花、“日光之华”等种种说法,都有道理。而笔者认为,华胥氏之“花”,极有可能是“水花”。理由:

第 一,水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条件之一,是生产生活的“命脉”,原始先民都是逐水草而居、近水源而聚,产生对水的崇拜是很自然的事情。华胥氏族也生活在水边,古籍中提及的“雷泽”、“华胥之渚”、“华胥之渊”,都是有水之地;“泽”指水中洼地;“渚”指水中的小块陆地;“渊”指回旋的水流或深水潭。

第二,水花也是“花”,其形状不但与作为植物的花相似,而且其流动、激溅时发出的声音(hua)即“哗哗”声也与花的发音一致。上述诸说,不管是玫瑰花、菊花、瓠瓜花、粟花,还是日光之华,都不能解释“花”为何发“hua”音,只有“水花”能解释这个问题。

第三,考古出土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多见水波纹、漩涡纹;即使被学术界认定的一些变形花纹,如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玫瑰花图案,视其为水花图案也未尝不可。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华胥族是一个崇拜水,且以水花为图徽的氏族;而崇拜水必然崇拜龙,因为龙因其取材对象多为水物(蛇、鳄、鱼、鲵、蜥蜴等动物均喜水)和水象(雷电、云、虹霓、龙卷风等与水关系密切),而成为先民心目中的水神。——这或许是华胥族与雷神族联姻的深层原因:一个崇拜水、一个崇拜雷,水神是龙,雷神也是龙,两族联姻其实是龙族之交融、结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有几点认识:

1、华胥是中华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人物,是“前三皇”之一。

2、传说中的雷泽有可能就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境内。

3、华胥是伏羲的母亲,因伏羲有“龙祖”之称,那么,华胥就可称“龙祖母”。

4、山西吉县柿子滩两幅岩画,可与华胥时代相对应,说明华胥和他的儿子伏羲(或华胥氏族与其继承者伏羲氏族)共同开启了龙的创造。

5、华胥与水关系密切,华胥之“华”可能源自水花。

2016年3月2日


【注 释】

[1] “容合”是笔者创造的一个词,是兼容、包容、容纳、综合、化合、合力的概称,因突出“容”而与“融合”有区别。

[2] 许顺湛:《说雷泽》,《中华第 一龙——’95濮阳“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60页至第261页。

[3] 李侃良:《中华探源》,华山景区管理委员会、华阴市地方志办公室2014年,第59页到第60页。

[4] 同上,第72页。

[5] 蓝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蓝田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4页。

[6] 畅林芳:《为了寻找失落的凄美——序〈神秘的华胥国〉》,《神秘的华胥国》(曾宏根 编著),西安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7] 庞进:《有关华胥的三个问题》,2007年3月18日在“中国西安华胥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简介】

庞 进,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文化当代十杰首席。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龙凤文化网主编,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陕西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安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1979年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已发表各类作品逾八百万字,在海内外影响广远。著有《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30余种。


关键词: 三皇五帝   华胥文化   华胥   龙文化  

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 029-82882888  15091894829

邮箱: huaxuwenhua@126.com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陕西华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陕西印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陕ICP备14008139号-1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